論廿字對生命重建的意義

(第二屆蕭大宗師宗教哲學研討會)

論廿字對生命重建的意義

天德教/胡萬新

論文摘要

 

近世科學昌明,物質文明進步,但社會人心卻並未跟隨時代腳步而增益,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現代社會面臨了倫理價值大斷裂的危機。拯救人類精神的荒廢必須從心靈重建著手,也就是遵循念字箴言,從「心」出發,由內而外改造自我,影響他人,使人人皆為廿字人,進而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

 

目錄

一、           前言

 

二、           新世紀人類的心靈危機

(一)          工業社會下功利主義思想瀰漫

(二)          快速的生活步驟使人喪失生命最真誠的感動

 

三、           廿字的真義

(一)          前言:廿字概述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一)

 

四、           結論

(一)          現代人的生命墮落可藉由廿字箴言拯救

(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          力行廿字使人重新尋回生命的意義

(四)          重建新生命,迎接新生活

 

壹、前言

工業社會,生活富裕,科技進步。但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卻失落了最重要的問題:人快樂嗎?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快速的生活節奏使人無法深刻思考,功利主義的盛行也使人拒絕去面對,然而,這個生命底層最深的疑問,人終究無法迴避。

世紀末的世界出現許多亂象。有人以為末日將至,自殺者有之,脫離生活常軌者有之,尤有甚者,為彌補空虛寂寞,放縱慾望,縱情聲色,在一次又一次的慾望追逐中,尋求短暫的刺激麻痺脆弱的心靈。

舉例言之,近來掀起熱潮的網際網路,原是一項科技新突破,更是劃世紀的傳播革命,如能將這樣的科技成果正向發展,將能天涯若比鄰,實現人類企盼已久的地球村夢想,更可讓知識傳布更有效率。然而,這樣一個科技利器放在空虛的現代人手中,卻淪為網路一夜情與色情網站的天堂,導致所有種類的網站中,色情網站瀏覽人數一直高居首位。如此的畸態發展,具體而微展現了現代人糜爛的墮落沈淪。

有識者憂心這樣的現象,紛紛思考解決之道。如李登輝先生力倡的心靈改革,就是一種挽救現代人沈淪生命的努力。事實上,所有關於拯救徬徨生命的方法,其實可以說是殊途同歸,一切救世良策均可以包含在天德教廿字真經:「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理、和」中,而在墮落的力量如此巨大的此刻,也唯有以廿字真經力行救世,才能挽狂瀾於亂世,拯眾生於無依。

廿字是一條道路,通向希望的彼岸;也是一把鑰匙,開啟生命的真諦與意義。心靈空虛也許是工業社會的弊病,但非絕症。實踐廿字,便能挽救現代人的生活,這是生命重建的契機。

貳、新世紀人類的心靈危機

新世紀初始的社會,科技創新,經濟發達,共產主義逐一崩潰,自由民主勝利。種種跡象似乎顯示人類社會愈來愈美好,所面臨的問題愈來愈少。

就某方面來說也許是如此,但是,著名社會學家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卻深刻地觀察到表象背後的真相。福山在「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一書中指出,當代社會儘管在各方面取得有史以來空前的成就,但這些物質的進步卻無法掩蓋一個事實:人類社會在道德與心靈的領域面臨全盤崩潰。福山稱這樣的崩潰為「大斷裂」。

大斷裂是社會快速進步之後,社會規範與價值無法跟著做調整導致。其具體指標顯示在暴力犯罪、金錢犯罪與白領犯罪的大量增加、核心家庭瓦解、離婚率上升、非婚生子比例增加等,形成當代社會的危機,福山指出:

「美國的犯罪率大約從六十年代開始提高,與二次大戰後相較尤其明顯……八十年代中美國的犯罪率略降,後來又激增上去」「殖民時期的美國,絕大多數人都是務農,家庭是基本的生產單位,……後來這些功能慢慢消失,……到了二十世紀中,家庭縮簡為兩代核心模式,唯一剩下的是生殖的功能,……大斷裂使得核心家庭走向長期的衰微,進而危及家庭基本的生殖功能,……繁殖功能在核心家庭之外恐怕很難找到替代管道,這也是為甚麼家庭結構的改變對社會資本的影響如此深遠」「西方的家庭不僅規模縮小又不事『生產』,同時也開始走向分崩離析,愈來愈多的孩子在婚姻關係外誕生,或在童年經歷父母離異。」[1]

這種種指標只是冰山一角,底層潛伏了更大的危機:人類精神領域的瓦解。也就是信賴感、道德價值與公民社會的式微。福山指出:

現代人享有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自由,卻也因此對殘餘的少數束縛格外無法忍受。這種社會最大的危險是人們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很孤立,雖擁有與任何人連結的自由,卻因為不願意付出與投入而無法與任何人連結。[2]

這種種矛盾現象鮮明地刻畫出現代人的孤寂與無奈。也凸顯了雖然現代人享有富庶的生活,但在精神真空的情況下,仍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與快樂。

福山所指出的「大斷裂」,精確地點出社會種種亂象出現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仍然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因素,以解釋何以社會在快速進步之餘,現代人的矛盾與空虛感只會愈增加:

一、工業社會下功利主義思想瀰漫

自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社會價值觀轉而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無論組織或個人,都陷入這樣一場狂熱的金錢遊戲中。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所有與追求利潤無關的活動,如人文關懷與深刻的哲學思考等,都被忽略而不受重視。

我國社會特有的文憑主義就是一個例證。升學導向的社會制度,使無數學子兢兢業業於考上熱門學校的熱門科系,而所謂的「熱門科系」指的就是所學能夠用來賺大錢的科系,凡與賺錢無關的學術領域,幾乎都被打入「冷門科系」的冷宮,關乎人類心靈甚鉅的人文科系就因此經常面臨缺乏優秀人才的窘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二十世紀雖然經濟起飛、科技進步,卻也是一個哲學家缺席的世紀。哲學所為者與功利無關,卻致力於發掘時代的深層問題並尋求解答,因此失落了哲學等於是失落了解開時代疑難的鑰匙。

幸而,時代困頓,我們仍擁有一個最好的人生指南,讓我們在擾攘塵世中仍然有一個依歸,這把鑰匙就是天德教念字箴言,在下個章節我們將做詳細討論。

二、快速的生活步驟使人喪失生命最真誠的感動

「感動」需要細細體會,需要時間空間氛圍醞釀,現代生活的快速節奏,使人無法停下匆忙的腳步,留下喘息空間靜靜傾聽內心深處的渴望與聲音。也無法從容體會生活中點滴細微的感受與生命最真摯的感動。

心靈空虛,使人必須汲汲於尋求慰藉。有人流連聲色場所鎮日不歸,徘徊於深夜的街頭飆車、吸毒以麻醉空洞的心靈。

然而,感官刺激只能帶來一時的快感,並不能永久把握生命的豐盈,在這樣的情況下,無依的生命形成一種墮落的輪迴。生命原可充實美好,卻永久地失落在日復一日的麻木與墮落中。

近年來,社會興起一陣回歸家庭的風潮。以汽車廣告為例,汽車原本是成功的象徵,汽車廣告因此傳統上均強調車主的奢華尊貴,但近來的汽車廣告卻轉而著重在家庭溫馨上。一支著名汽車廣告中,父親於忙碌的開會中暫停,全家人已換好運動服開車在辦公室樓下等著一起出遊了。

汽車廣告的轉型象徵了社會上對「成功」定義的改變。以往「成功」指的是事業上的成就。而現在,只有事業成功並不能算是攀上顛峰,真正令人欣羨的成功者,還得同時享有和樂的家庭與健康的身體。

這一切說明了甚麼呢?這顯示現代人長期以來放棄了生活中其他美好事物而汲汲追求成功後,才發現名利並不能帶來心靈的豐足,更不能保證生活的怡然踏實。現代生活除了經濟上的成就與事業上成功外,還需要細緻的溫馨、真誠的感動與人與人間無私情感的交流。

現代社會的特徵就是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然而經濟與科技的侷限性在「廿字箴言」中早已預示:

道之不行也宜矣。科學家既欲憑其口耳三寸之知識。依於冥頑不靈之物質。以求解決宇宙間之一切現象。而進人類於盡美盡善之境。狡黠之徒。復假借利用。推波助瀾。…遂釀成殘酷詭詐之今日世界矣。狡黠之徒。固不足道。即迷信科學萬能之學者。亦不能無間焉。夫科學之方。善誡善矣。科學之利。偉亦偉矣。惟其所恃者僅知識。所憑者惟實驗。然物固有因精力之有限。而不可以知識解釋者。事固有因時間之悠久。空間之博大。而不可以人力實驗者。為宇宙之究竟。生命之來源等問題是也。[3]

科學並非萬能,金錢亦如是。也許科技與經濟展現了非凡的成就,但面對「宇宙之究竟」「生命之來源」等深刻的問題時,仍然有其限制。

現代人需要生命的解答,需要一種安身立命的哲學來面對苛重繁擾的現代生活,只是許多人往往沒有機緣接觸人生的答案,所以只好以徬徨墮落度日。

人生並不只如此,只要在茫茫宇宙找到一個明確的立足點,人生可以更美好,更充實。

因此我們可以瞭解,社會種種亂象起源於精神的荒廢;現代社會心靈乾涸導致人們對生命意義茫然不知;社會之病的解藥必須從心靈重建著手,而心靈要重建就必須為現代社會尋找出一套可供人安身立命的價值觀,尋找出一種真摯的信仰來指引出人生的方向。讓人行事有依歸,心靈有依傍,生命有解答。

人生解答無須遠求。天德聖教「廿字箴言」就是一種信仰、一種方法、一種道路、一個鑰匙。只要循規做去,按部就班,認真修行,認真思考;將之作為人生的典型範式,自然感受無窮喜樂湧上心頭,自然感覺無限平靜無限充實,自然感覺生活充滿希望生命充滿意義。

個人是大社會的分子,對社會其他組成份子亦會有所影響。個人遵循念字,努力做去,散發無窮光彩喜樂,自然感染身旁群眾,使其往善的方向提升。當群眾亦遵循念字努力做去,自然就會影響整個社會,讓整個社會都充滿無窮希望與歡欣,如此一來自然就會消彌社會暴戾之氣,使社會亂象得以平息。

所以我們說,一人潛心努力修習念字,成一念字人,就能成一念字社會,進而成一念字國,從而讓全人類同登歡喜的大同之境。

誰說社會之病難解?只要從個人著手,遵循念字努力行之,就能解社會之病,使社會不但物質進步,心靈更是飽足豐盈,這才是理想的大同世界。

參、廿字的真義

現代人身陷火宅,徬徨無依,痛苦萬分。所幸有念字箴言作為清涼帖。念字箴言可以作為徬徨人生的依恃,更能重建荒廢虛無的生命。本章將深入析論之。

念字箴言緣起於天德教蕭大宗師積極救世,勸化世人,不忍世道沈淪:

天災人禍。相繼迭乘。余不忍坐視。願濟斯民於塗炭。因集合五教精韻。括以廿字曰。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因此廿字。乃天地一元之理。流行之氣。懸於太空而無形。附於人身而莫外。果能人人遵守。則成人成己。內外兼修。[4]

以下一一析論廿字箴言的要義:

一、忠:

作為念字箴言起始的第一個字,「忠」字究竟有怎樣的含意?這在「廿字箴言」書中說的很清楚:

「中心為忠,謂無貳心,如為人謀,無  衾影,無疚神明,鞠躬盡瘁,不計死生」

「忠之字義,乃中心兩字合成,是言心獨居中,不能有貳」「若替他人籌畫一事,要竭盡心力,方可謂之盡職」

「如能盡是職,則對於自己之衾影,上界之神明,自然不生  愧」「若是敬慎其事,勞瘁其心,不能成功之時,即斷送生命,亦不計較,此乃精忠之本色」[5]

由此可知,做事無貳心,惟努力以赴而已。待人無貳心,惟竭盡其誠而已。這即是忠的本義,亦是「忠」字的要旨。而力行「忠」字何以能夠重建社會價值呢?

今本社教人以忠字為首,蓋人必忠於國、忠於家、忠於朋友,忠於事事物物,而後可以謂之人也。

一人盡忠,千萬人盡忠,眾志成城,牢不可破,心本實心,足踏實地,有何事業之不可成也,況忠之一字,乃天地剛氣,無堅不破,無物可當,以之治心而心正,以之治家而家齊,以之治國則國固。[6]

從個人出發,廣及千萬人。惟其心正,力行「忠」字,乃能克服萬難,無堅不破。

 

二、恕:

「廿字箴言」說:

「恕之意義,體諒為心,善若己出,惡勿施人,不責不及,不強不能,取長舍短,誰不欽成」

「待人接物,善於體貼,格外諒解,乃恕之意義」

「見人之善,乃己之善,己有不善,不加於人,即是善於體貼。」

「人有不及之處,不必苛求,當念其犯非有意,人有不能之處,不必勉強,當憫其才力不足處,即是格外諒解」

「大凡用人,不要在一人身上,求全責備,若取其所長,舍其所短而用之,則天下英俊,無不欽仰承受之」[7]

意思就是說,以推己及人之心,善為體貼他人之動機與苦處。凡事體諒,凡事設身處地替人著想。而只要能做到「恕」字,則能感應天地,使社會充滿祥和之心,自能消災解厄,化濁亂為清平。所以說:

夫天生萬物,惟人最靈,人既為萬物之代表,待物能恕,則氣化相感,萬物接踵而隨之,天地亦隨而清明之,坦然蕩然,化濁亂世界以為清平世界,天地萬物不遭斯劫矣。[8]

三、廉:

廉潔之士,勿貪一介,淡泊為懷,寧守狹隘,不染一塵,心清如水,捐金沈珠,何況以賄。

做事有分辨,不苟取,謂之廉潔之士,雖至微至細之一粒芥子,不起貪心。

不起貪心,胸中自然淡泊。

照表面觀之,似乎過於拘謹,偏於狹隘,其實想做超乎流俗之人,一定要從謹小慎微做起,平時既可貪一小介,將來作大事業,即貪贓枉法之事,亦復可做,所以寧守不變。

既有分辨,則心如水之澄清,自然不為塵俗所染。

如有傷廉之事,雖金之貴,可以捐棄,雖珠之寶,可以沈沒。

至於以財物送人而請託事情,或因人請託事情而收財物,此種行賄受賄之事,廉潔之士,決不敢為。[9]

「無欲則剛」,心中無歹念妄念,自然做事循規蹈矩,奉公守法,不起非份之想。若果能如此,則人人各守本分,在自己的崗位上戮力以赴,不抄捷徑,不貪小便宜,凡事按部就班踏實屢踐,則社會自然安定,國家自然富強。因此:

故廉為崇儉之本,不廉則奢,而儉德從此失焉,廉為立節之原,不廉則貪,而節操從此喪焉,廉為正心之由,不廉則亂,而心術從此壞焉,廉為公德之根,不廉則私,而公道從此破焉。

近來世風不古,人心日壞,寡廉鮮恥者,比比皆是,而守廉尚公者,百無一焉,此本社之立,特以廉字為準則也。[10]

四、明:

「清明在躬,認理遠到,心領神會,有如燭照,愛知其惡,憎知其善,酌理衡情,自能達變。」

「神志湛然,心境清明之人……認定事物之理,自然遠大,自然周到」

「一事當前,凡心領神會之處,如燭光所照,無不了然。」

「親愛之人,能知其不好處,憎惡之人,能知其好處,可謂明也矣」

「既明察事物之真偽虛實,再斟酌每事之道理,衡量當時之情形,自能通權達變的做去。」[11]

明,就是洞察事理,不鄉愿,亦不為假象所蒙蔽,觀察任何事物均能深切掌握其核心本質。

現代人為貪欲所困,早已失去了明心見性的能力。所以力行要「明」字,重建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認清這些困障我們的私心貪念,將之掃除清淨,使我們能夠以超然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重新發掘出生命的目標與價值並掌握人生的方向。如同「人生指南」所說:

「於今社會之人,皆以酒色財氣為重,好惡亂其中,利害奪其外,不能見微而知鉅,良可惜也,又有修練之士,辭父母,拋妻子,以圖一己之超昇,是乃不仁不孝,豈可成仙成佛乎,稽之古籍所載,並無不遵念字,而可成仙成佛者」

「今人欲去物欲以求其明,則在削去酒色財氣四字而已,豈有他道哉」[12]

五、德:

「效法聖賢,貴乎自得,持己化人,是之謂德,進德之則,曰明曰修,靡有愆失,心逸日休」

「模仿聖賢而行道,最重要者,是要有得於心」

「以聖賢之道持己,以聖賢之道化人,是為有德之士」

「欲修德行上進之法則,即在明聖人之至德,修正人之至德而已。」

「既能修德,兼能明德,平日之視聽言動,又毫無過犯,則身心自然安逸,與日同休息也」[13]

欲進致「德」之境界,除了要效法聖賢,將聖人之道深明於心之外,重要的是還將對於天德聖道的體會,力行實踐於日常生活中,進而感化他人,使他人亦能習染聖道之德澤芳馨,起效尤之念。

如此一來則社會充滿祥和,暴戾之氣自然消彌於無形,如同「人生指南」中說「非人有德,不足以感之」:

「嘗聞德乃道之本,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是人欲修道,不可無德」

「春秋執四時之柄,草木有利人之功,皆人所不可少者也,然此四者,非人有德,不足以感之」[14]

六、正:

「體有不正,見者嗤笑,行有不正,寧免人誚,曷謂之正,表裏無差,禮毋不敬,詩思無邪。」

「以根本言之,衣冠容貌,語言動作,固屬宜正,其最要者,必須先正其心,心是裏,衣冠容貌語言動作是表,心正而衣冠容貌語言動作能正,而後表裏庶無差錯,倘外表雖正,而心不正,則外若君子,內實小人,所以講正字,先從正心始。」

「心身既正,則處事無不敬恭。」

「心身既正,則思想自無邪念。」[15]

「正」字的真義,除了外表行為中矩之外,重要的是要正其心。誠乎其中,則行於外自然舉止合宜,胸懷坦蕩無不可示人者。

如此一來,則自有一浩然正氣,讓社會光明剛正,磊落健康,邪魔之氣自然日縮,劫運自化為烏有:

「今欲伸張正氣,必須推己及人,由精正之氣,化為原正之氣,由原正之氣,化為剛正之氣,剛正之氣日伸,則邪魔之氣日縮,而劫運化為烏有矣」[16]

七、義:

「取予是非,惟義是踐,財毋苟得,難毋苟免,事行不行,言知不知,榮辱休問,順理則宜。」

「平日取人之物,或與人之物,以及辨別事理之是與不是,獨本於義字實行。」

「當其財來之時,不合乎義,絕不苟且取得,當其難來之時,如合乎義,絕不苟且求免。」

「事合乎義,不管行與不行,勇往前進,言不肯義,不管知與不知,誠懇說出。」

「即因此受榮受辱,在所不問,只圖言行合乎事理之宜,求其心安而已。」[17]

做所當做,為所當為。凡事所考量者不為別的,只問合不合於義,合於義則行之,不合於義則拒之,簡單俐落,毫不拖泥帶水。一切所有均求合於義理,全力以赴,務求達成使命,因此有謂君子行義,生死不辭:

「君子行義,生死不辭,故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18]

若社會上人人皆能致力「義」字的實踐,則貪贓枉法之事必不再生,一切自然井然有序,充滿惕勵奮發,人人上進自強,則國家強盛不遠矣。

 

八、信:

「君子之道,失信不立,信不由衷,質亦無益,閑邪存誠,然諾勿輕,實事求是,蠻貊猶行」

「才智過人,謂之君子,君子處事之道,必誠篤不欺,有約必踐,方可保全信用,若是無信,一不能立德,二不能立功,三不能立言,不能立德立功立言,不獨不能成為君子,即平常之人亦不能在社會上立足」

「若信不由自己心中發出,必無誠實之語言文字,雖以契約為質,必不能踐,故無益於事」

「凡受人之託,當防其有無邪惡之念,而自存其誠實方可」

「如事所應為者,或己之才力不勝任者,勿輕相允諾,一經允諾,必應踐言」

「果能言行不欺,實事以求其是…..雖在蠻貊之邦,猶可行其信用」[19]

信字看似容易,其實實踐困難,因為現代社會崇尚虛偽浮華,打腫臉撐胖子的人比比皆是。我們很容易輕易允諾以表示自己能力之強與本事之高,而一旦要兌現諾言才明白其中的困難之處,往往因此我們失信了,約定的期限一拖再拖,打包票的品質濫竽充數,或根本就當做忘了這件事,人家找上門才虛與委蛇地欺騙。

「信」字很容易嗎?其實一點也不,真正要做到信字,必須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認知,對未來有詳盡的規劃,對諾言有堅守到底的決心,絕不可存一絲一毫僥倖之心,凡有困難不能達成者則誠懇婉言告知,一旦答應則赴湯蹈火亦要完成使命,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這樣,則能實事求是,言而有信,人方能信之,方能尊重。

果人人如此,則人與人間不再充滿猜忌,以信賴取代欺瞞,一個互信的社會必是一個互助的社會,互信互助,自能有情有愛,重建彼此間無私的情感,以臻大同。故云:

「吾人欲修其道,必於信上著手,蓋信義立而道自在矣」[20]

九、忍:

「處心積慮,免亂大謀,懲忿窒慾,庶無愆尤,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事能耐,何苦不已」

「當其拂逆之來,如能處心積慮,暫忍一時,即可分別事理之輕重緩急,力謀辦法之安全,庶不致因小不忍而紊亂大謀」

「如能學君子之懲戒自己之忿怒,窒塞自己之慾望」

「然後對於應事接物,庶免無過」

「凡一言一事,不得其成效,則需反求諸己,恐我之言行不當,而我之思慮未至也」

「無論何事,於不能忍耐之時,而能忍耐,即任何苦惱皆可止矣」[21]

人生在世,必有橫逆,面對種種不順,憤怒抱怨不能解決事情,重要的是忍耐並壓制自己即將爆發的情緒。因為事情總將解決,光抱怨無濟於事。故:

「能忍則能柔,能忍則能弱,老子曰,弱勝強,柔勝剛,是可知天下之事,皆成於忍,而敗於不能忍也」[22]

十、公:

「天無不覆,地無不載,不偏不倚,無憎無愛,勿分畛域,執兩用中,化行天下,是謂大公」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世界眾生,同受天覆地載之恩,得天之三光以養,食地之五谷以生,可見天地好生之心,至公無私」

「如人能以天地之心,凡制裁一切事理,自然如衡之平,不偏不倚」

「即於此於彼,亦不以私心而動憎愛」

「世界雖有國界種界教界以及種種界線,心中不要存畛域之見」

「守其中道而行,亦不致趨於極端」

「以此教化行於天下,乃大公無我之心也。」[23]

國父曾云:「天下為公」,此即是一種無私無我,不偏不坦的大公心態,以此心態治事,則如橫之平,不偏不坦。行事公正,則人自信服,人人秉此至公無私之心,則世間再旁門左道行徑,世道人心自然清明,也就不致有以下的弊病了:

「今人不解公義,陷溺於富貴功名,沈淪於聲色貨利,陰謀詭計,不顧損人,馳逐紛擎,圖求利己,卒之,天眼恢恢,疏而不漏,積資鉅萬者,不數年而鬼神發之,去而弗返,連陞顯仕者,不轉瞬而天地忌之,墮為下流,甚有斷子絕孫者,甚有跛足盲目者」[24]

十一、博:

「佛曰平等,墨曰兼愛,一視同仁,所以無礙,讀聖賢書,究竟何學,民胞物與,是名曰博」

「佛言宇宙本質,皆同一體,一切法,一切眾生,本無差別,故曰平等」

「必須學聖賢仁愛之心,視民如同胞,視物如同侶」

「能如是學聖賢,則胸襟自然擴大」

「有此擴大胸襟,由是名之曰博」[25]

胸襟博大,不狹隘計較,重要的是必須將一切萬物均視如己出,不再因不瞭解而區隔彼此,須知彼此乃為一體,則自然不會目光如豆,因此「人生指南」說:

「近世物質競爭,專重科學,而謂神道為無憑,不知科學亦由研究中得來,其原理亦不外陰陽五行光聲氣化之妙,神學亦然,科學神學,無有分別,未入其門,不知其所,吾願有志君子,合科學神學而並講之,則天人一氣,陰陽一理,而無愧於博學大儒矣。」[26]

十二、孝:

「養親之身,乃孝之恒,成親之德,乃孝之純,養致其敬,喪致乎哀,能通孝道,作聖之陔」

「以甘旨奉親,養親之身」

「以道德薰親,使親成為有德之人,乃純孝之道」

「以衣服飲食居處醫藥四事為養,以禮貌恭順為敬」

「能通達行孝之道,推之於仁民愛物,無不相宜,由仁愛其親以及於民物,乃聖賢功用,人能知此,即作聖之陔也」[27]

在家庭關係崩離的今日,種種人倫悲劇層出不窮,「孝」字於此時當有其深意,也極值得我們力倡效行。

孝順是一種生命最寶貴的品質,惟其能夠知恩圖報,能有仁德在心,才能力行孝字。舉凡古今孝子,無不是有極高品德之人,而能對父母盡孝,對國家盡忠,才能對社會盡大愛,對事物盡心盡力。

若我們人人都能孝順,把中國這個良好的傳統德行發揚光大,那麼國家自能強盛,而社會祥和發達亦指日可待。故「人生指南」云:

「無謂人人能竭誠盡孝,念念不忘,佛即在於心頭也,非獨佛在心頭,即天地鬼神亦皆在於吾心也。」[28]

十三、仁:

「惻隱為懷,澤及萬物,立人達人,即聖即佛,士志於人,無適非理,造次顛沛,亦必如是」

「惻然不忍之心,人皆有之,能以不忍之心為心,即是仁心。」

「推而廣之,其恩澤可以及於萬物,如生虫不履,生草不傷,無非見之於心,有所不忍,乃仁之至者也。」

「有仁心之人,須將人我看成一體,自己欲立,亦欲人之能立,自己欲達,亦欲人之能達」

「知己之所欲,即人之所欲,然後推己之所欲以及於人,乃聖人之德,亦成佛之基也」[29]

仁字的要義,即是以寬厚篤實的愛人之心,溫暖關懷體貼他人,人人皆愛人如己,自己欲立亦欲人之能立,視別人痛苦為自己的痛苦,視別人成就為自己的成就,與人同喜同悲。

但凡人皆能以此心態努力做去,則世間自無兇殘殺戮之事,成一太平盛事。因此:

「吾願天下之人,以仁存心,曲體天地好生之德,以仁接物,悉合聖神救世之心」[30]

十四、慈:

「寬惠行德,成物成己,惡殺好生,乃慈之體,矜恤孤獨,拯救困難,博施濟眾,乃慈之功」

「以寬惠為懷而行慈德」

「成全民物之生命,即成全自己生命之道」[31]

慈者「矜恤孤獨,博施濟眾」,秉持的是一種民胞物與的胸懷,由此觀之,則「慈」字與「仁」字,有著相同的出發點,都是設身處地替人著想,並善為體貼他人之難處苦楚。

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包容匯合實乃天德教之不變常理,天德教不但匯合五大宗教,力倡宗教大同,其實各宗教乃萬變不離其宗,實無需區分彼此。

而天德教義「念字箴言」亦如是,念字箴言雖然分為二十個字,但其實又都包容而為一整體,每個字都有其獨具的特殊意涵,但合而觀之,卻又都殊途同歸,匯合而唯一完整完滿的哲學體系,有著統一的核心思想,有著寬厚宏博的主題要旨,因此對於念字箴言,我們可以合而觀之,因其義而行之,也可以分而以其中一二字入門,切實篤行,則雖只以其中幾字為典範,能踏實履踐之則亦能成一念字人,以善念來影響他人。

因此「人生指南」說:

「甚願在社會員,注意於慈,念聖賢之念,心天地之心,慈善為懷,積功累德,則由一人之慈,引動千萬人之慈,推而至於無量無邊眾生」[32]

十五、覺:

「天生我材,是為世用,醉生夢死,何足維重,見心明性,端賴善學,正誼明道,以覺後覺」

「天既生我以才智,是為世間有益之用」

「若心為見聞所惑,惟求自立,如醉如夢,昏喟一生,此等人於世無益,不足輕重」

「欲知我佛之真如實相,必須洞明心性之本源」

「欲洞明心性之本源,全在自己心正而加之以行修方可」

「如自己覺悟一切事物之真實理相,必先定其正誼,使民勿入歧途,明其至道,使民有所依歸」[33]

心正而行修,然後才能洞明心性之本源,然後才能知我佛之真如實相,亦才能達致「覺」的境界。人心能覺,才能為所當為,行止合宜,如此才能真正有用於世。否則為慾望蒙蔽,則醉生夢死,失去人生方向。

    正如同「人間火宅」所說:

「為甚麼你們又住在烈火裡頭還不知道呢?那就是因為七情六慾所染了,這個七情六慾好比是一個強盜,還要厲害些,……這個強盜卻是來偷你們的精氣神三寶」[34]

因此前面所言之墮落沈淪世態,必須力倡「覺」字來挽救。現代人失去生活方向,迷失在慾望追逐中,只有明心見性,覺察自己生命的本質,才能夠讓迷途羔羊重覓生活目標。因此:

「本社特提覺字以喚醒之,務望世界男女,及早回頭,勿入沈迷之境,快登道岸,同期覺悟之生,然非欲人超棄塵凡,高言虛妙也,不過於處事接物之時,遵守念字,改過遷善,養性修真,悟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則是一覺也,有天堂地獄之別矣,故以斯道覺斯民矣。」[35]

十六、節:

「高世之節,不屈不移,聖達次守,前志有之,寧為玉碎,不作瓦全,歲寒松柏,貞操凜然」[36]

真正的高節,是堅忍不拔堅守崗位的毅然態度,不隨環境遷移,是即是,非即非,不做任何妥協,不打任何折扣。只要在小地方鬆散,以此態度擴而大之,則真正面臨緊要關頭時,如何能謹守原則呢?因此:

「欲社會男女同胞,砥礪名節,而欲砥礪名節,則必先謹小節,所謂謹小節者,即一言一行,毫不苟且之謂也,平居既有操持,臨難斯有節義。」[37]

十七、儉:

「儉德之共,惜福之源,節以制度,用無紛繁,寡欲約身,可以養德,至於慳吝,亦德之賊」

「儉者君子之德也,為君子能有完備之儉德」

「人生世間,無不受金錢之支配,供情慾之犧牲,若能崇尚儉德,則身內身外之事,而後有限制,有法度,既有一定限制,一定法度,自然不貪瞋癡愛,因不貪瞋癡愛,自不驕奢淫佚,由是可以節制財產之用,不致紛亂,節制精神之用,不致煩擾」

「若外貌裝成儉樸之態,求外人稱譽,而自己一切行為,無不刻薄鄙吝,對於有意於人之事,分文不捨,此乃道德中之罪人」[38]

一般以為「儉」字其義乃對於金錢之節省,其實「儉」字更有其深意。除了金錢上儉約節用外,更指對於自身慾望的節制,使人一切事皆有法度有節制,不貪不求,自然免去重重苦惱。

「治政者能體斯義,則下無民窮財盡之虞,上無喪德減福之失,治身者能體斯義,則外有廉取仁施之德,內有省心節慾之功,不亦盡美而盡善乎,故曰惟儉者可以親百姓,可以司粟帛,可以掌符璽,可以即清靜之道。」[39]

十八、真:

「曷謂之真,純一無偽,不為利誘,不以私蔽,誠意正心,內外相應,待物接人,言行相稱」

「真者,精誠之至也,然應如何而後能真,必須心口意三者純然一致,絲毫不假」

「故真誠之人,必不為利祿所引誘,亦不為私欲所蒙蔽」

「用意精誠,居心端正,自然內外相應」

「既能內外相應,施之於待人接物,其言行必能合度,非精誠之至,其孰能之」[40]

真,指的就是內外相應,內外一致。也就是如同「正」字所言,求其心正,自然行乎其外舉止合宜,也就是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天下平的意思,正心修身,則能達致「正」與「真」,而能做到「正」、「真」,則離「誠」字亦不遠矣。而由修身而到齊家治國,則「孝」與「忠」也就能達到了。

由此可知,天德教「念字箴言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真正是一套完整而一以貫之的信仰體系,只要由其中一、二字入門,潛心修行,就能逐漸提升自我,就如同之前所言,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努力,從一念字人開始,逐步達致念字國、念字天下的境界,則世界大同的理想也就達到了。因此:

「吾願有志君子,真以處世,而無矯飾之心,真以幹事,而無懈怠之意,真以修道,而不為氣秉所拘,人欲所蔽,夫於世則一真百真,而可還其天地生我,聖賢教我,父母養我之虛靈不昧之性真矣,豈不善乎。」[41]

十九、禮:

「外恭內敬,威儀之節,禮防淫邪,禮懲慢媟,禮以已亂,禮可成哲,人而無禮,禽獸何別」

「行立坐臥言語動作以及各種威儀之節曰禮,此不過言其表面之恭,其實必先心敬,而後內外如一」[42]

「人而無禮,禽獸何別」一語道中「禮」字的真諦,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於行止皆有節度,人與人間相處有倫理序常,人的行為有規矩,不脫序,從中顯示出進退有據的泱泱大度,這正是人的社會與禽獸群聚最大差異所在,然而講求「禮」字,最重要的乃是從「心」出發,否則僅有表面之恭,心既不誠,則舉止就缺乏灑脫自然的風範,如此一來,「禮」字就達不到了。而:

「至於處世接物,常存誠敬之心,即果獨居閒坐,不失謹嚴之意,皆所謂禮也」[43]

二十、和:

「審一定和,應情中節,不剛不柔,己安人悅,行不崖異,虛衷遜辭,和而不流,是為得之」

「和乃萬物之生氣,生氣之本在,人心不死,本性不失,性一而已,故定一為和之本源」

「和從中出,應於情感,則無不中禮節之處」

「純剛是死氣,純柔亦是死氣,凡萬物之生氣,柔中有剛,剛中有柔,所以不剛不柔,乃天地中和之氣,以中和之氣,應於情感,在自己可以心安,在他人可以心悅」

「和平之人,做事必不孤僻,」

「心中有若虛空,立詞必然謙遜,若徒知和之為貴,而一於和,則流蕩忘反,亦不可行」

「故君子和而不流,而後得和之美用」[44]

念字箴言以「和」為二十字之末,有其深意。「和」字亦有「合」之意,以「和」來統合念字箴言二十個字。

所以說「和從中出,應於情感,則無不中禮節之處」;「和從中出」,則行事待人無所不宜,因為「和」乃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凡事不趨於極端,如此一來則人人良善,社會暴戾之氣自然消失。

然而,過份的溫和反而流於「至柔」,亦是一種極端,這是有違「和」字的本義的,真正的「和」是剛中帶柔,柔中有剛,剛柔並濟,並且凡事溫煦待人仍不失立場與身份,謙卑恭遜中自有堂皇傲骨,柔情萬千中自有俠情萬丈,則「和」字至矣。因此「人生指南」說:

「和汝性情,和汝氣質,而身修,和汝兄弟,和汝妻子,而家齊,和汝政治,和汝人民,而國治,和汝鬼神,和汝物類,而二氣調,三才正,和風甘雨,萬象同春,有何天心之不可回,劫運之不可挽哉,願我邦人君子其共勉之,天下幸甚。」[45]

肆、結論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現代人的生命墮落可藉由廿字真言拯救:

從法蘭西斯福山的「大斷裂」理論,我們可以瞭解,現代生活的快速進步,雖然物質享受提升,但人類的精神價值、倫理及道德並沒有相對進步,反而呈現崩解斷裂的趨勢,這一切使得現代人的生活顯得萎糜沈淪,而種種社會亂象也層出不窮。

欲徹底改善社會向下沈淪的趨勢,只有從心靈重建著手,而心靈重建的最佳入門法則就是「念字箴言」。因為念字箴言面面俱到,含括了心靈重建的各個層面,並規範了人類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使人無論做任何事都有能所遵循,讓瀕臨崩解的生活可以重新步入正軌。

我們可以說,只要遵循念字箴言,就能夠凝聚斷裂的價值體系,使瓦解的社會道德重新團結為一個整體,讓人類的心靈能與物質文明同步發展,使人不致在快速進步的社會中失速墜落,而能恆定地把持住生命的節奏。

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廿字箴言」不但能重新凝聚價值體系,其所含醞的真理還能夠一以貫之地提醒我們,修行的起點必須從「心」開始。無論是選擇「廿字箴言」中哪一個字作為修行的入門起點,都必須先做好心靈改革工作,先從內在的思想觀念開始改造起,逐步形之於外,讓外在言行舉止跟隨內在的改變而變化,使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內外兼備的念字人並煥發無限善的光彩,進而感染他人形成一種善的擴大,讓人人都能遵循廿字,如此一來,使社會成一廿字社會,使國家成一廿字國,並進而使全世界都能籠罩在廿字的馨芬下,就能成一個廿字的大同世界了。

「把我們這二十個字,拿來實施於家庭,家庭也就會和順了,拿來實施於社會,社會也就和順了」[46]

而這也就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先從核心的「本心」著手,形成一個同心圓狀的逐步擴大,達到大同世界的理想。

三、力行廿字使人重新拾回生命的意義。

「忠」字使人忠於事、忠於社會人群與忠於國家,使人生有目標,行事有依歸。「恕」使人寬博,「廉」使人自持,「明」使人洞察世事,「德」使人淳厚,「正」使人不偏,「義」使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信」使人言出必行,「忍」使人柔能克剛,「公」使人無私,「博」使人不狹隘,「孝」使人知親恩,「仁」使人親愛,「慈」使人不嚴苛寡恩,「覺」使人明本性,「節」使人行事有度,「儉」使人不為物欲所宰,「真」使人內外如一,「禮」使人有別於禽獸,「和」使人含蓄包容。

從「廿字箴言」觀之,字字使人能洞明本性覺察事理,使人超脫物欲的挾制明晰萬物的本質,從而能清楚瞭解自己的長處與限制,瞭解生命該往何處去,自己該往何處努力,如此一來,生命有了目標,生活有了目的,言行舉止皆有所本,哪裡還會孤寂徬徨?哪裡還會迷失?生命一旦能掌握意義,能感覺有用於社會人群,心靈就能從荒蕪的廢墟中重新茁壯成長,就能重建蓬勃的新生命。因此:

「此二十字者,為宗教之命脈,又為世界之骨幹,有此二十字者,即可以天人同心,無此二十字者,即不知其所以,此二十字效力,非常宏大,小而言之,即可以止今日之狂瀾,挽救今日之時衰。」[47]

四、重建新生命,迎接新生活:

人人能遵循廿字,就能夠重建新生命,迎接新生活。因此,現代社會種種亂象,如吸毒、青少年問題、婚姻問題等都將迎刃而解,這是因為一旦從最根本之處「心靈」重建改革,外在的行為自然不會錯亂迷失,自然不會再脫序混亂。

「不忠者使之忠,不孝者使之孝,人生痛苦,莫於疾病,乃以精神治療而感化之,使之趨入廿字軌道之中,照此軌道行去,即入極樂。」[48]

時代再進步,物質文明再發達,人們永遠必須求得身心安頓,永遠必須尋得一個安身立命的價值信仰,而廿字箴言就是這樣一套體系完整、兼容並蓄的信仰與哲學體系,可以解決當代社會的種種問題,讓人類在飛速前進的資訊社會中依舊能把持自我,掌握心靈的核心本質,進而擁有豐碩而美滿的生命。


 

 

 

 

 

 

 

 

 

 

 

 

 

 

 

 

 

 

 

 

 

 



[1]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頁五三至六三。

[2] 同上,頁六九。

[3] 蕭公昌明大宗師,廿字箴言,台南:念字聖堂印行,民國七十七年重印,頁六。

[4] 蕭公昌明大宗師,人生指南,台南:念字聖堂印行,民國七十七年重印,頁四。

[5] 同註三,頁二八。

[6] 同註四,頁八。

[7] 同註三,頁三七。

[8] 同註四,頁十。

[9] 同註三,頁四十。

[10] 同註四,頁十一。

[11] 同註三,頁四六。

[12] 同註四,頁十五。

[13] 同註三,頁五二。

[14] 同註四,頁十六。

[15] 同註三,頁五八。

[16] 同註四,頁十九。

[17] 同註三,頁六六。

[18] 同註四,頁二二。

[19] 同註三,頁七二。

[20] 同註四,頁二四。

[21] 同註三,頁七八。

[22] 同註四,頁二九。

[23] 同註三,頁八四。

[24] 同註四,頁三十。

[25] 同註三,頁九十。

[26] 同註四,頁三四。

[27] 同註三,頁九六。

[28] 同註四,頁三七。

[29] 同註三,頁一0二。

[30] 同註四,頁五一。

[31] 同註三,頁一0八。

[32] 同註四,頁五五。

[33] 同註三,頁一一四。

[34] 蕭公昌明大宗師,人間火宅,民國六十九年重印,頁四一。

[35] 同註四,頁五七。

[36] 同註三,頁一二二。

[37] 同註四,頁六一。

[38] 同註三,頁一三0。

[39] 同註四,頁六四。

[40] 同註三,頁一三六。

[41] 同註四,頁六七。

[42] 同註三,頁一四二。

[43] 同註四,頁七一。

[44] 同註三,頁一四八。

[45] 同註四,頁七五。

[46] 同註三四,頁八五。

[47] 蕭公昌明大宗師,蕭公昌明夫子講演集,台南:中國精神療養研究會,民國六十四年重印,頁二八。

[48] 蕭公昌明大宗師,大光明,台南:中國精神療養研究會,民國六十三年重印,頁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