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與達爾文
天人科學-佛陀與達爾文
楊緒貫
成大航太研究所教授
天帝教天人親和研究所所長
佛陀與達爾文
人類常自謂:「人為萬物之靈」,生為人而其靈性在萬物之上,我們在沾沾自喜之餘,不禁要問:「人的靈性從何而來?」是不是只要有人的肉體,就會伴隨著靈性呢?但縱使同樣都具有人的肉體,其靈性也有高低上下的區別。在動物之中,如狗、海豚等也都具相當的靈性。靈性顯然和物種進化的層次有關,但靈性這種東西是由物種進化創造出來的嗎?
目前科學界一般確實認為人經過幾佰萬年的演化,腦容量越來越大,腦細胞愈多,思考能力也愈強,因此創造了萬物之上的靈性。換句話而言,肉體的進化創造了靈性,肉體的進化產生了高層次的心靈活動。這種以物為本體,認為「心」是由「物」所造的「唯物」思想,仍是西洋科學、哲學的主流。
道家高人打坐,魂魄可以離體,見到千里之外的事物,但肉身卻如如不動地留在原地。這一現象也說明心靈意識的活動可以脫離大腦而運作。如此說來,似乎沒有「物」(肉體)仍然可以有「心」(心靈活動)的存在,當然東方的宗教哲學對這一點並不陌生,因為肉體死亡,大腦停止活動後,仍然有靈魂的存在,這一觀點在東方是普遍可以接受的想法,但此點卻和唯物哲學中,認為心靈意識的運作純為大腦活動的副產品,腦死即無心靈運作的觀念,完全背道而馳。
人類和目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均來自相同的祖先-三十億年前的最原始生命。因此從西方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如果我們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視為眾生的話,則眾生在起始點上都是平等的,亦即所謂的「眾生同源」。達爾文的進化論打破人是由神所創造的迷思,將人的生命與大自然的脈動緊緊地結合起來。它同時也告訴我們「回歸自然」是探求生命本源的關鍵。
西方科學講物種肉體的進化,東方宗教則講精神靈魂的進化。佛陀認為眾生均可藉由累世的修行,而達佛的境界,亦即眾生皆有佛性,人人均可成佛。就如同最原始的物種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而成高等人類,眾生歷經數十億劫的修行而終達神佛的境界
,我們發現其實西方的科學和東方的宗教都是講進化的,只不過前者注重肉體生命的進化,而後者則注重精神生命的進化。
|
主 題 |
進化原則 |
平等思想 |
|
.探討物種的 .了解人與物 |
.人非由創造 .人係由低等 |
.人與其他物 |
|
.探討心的運 .了解人與心 |
.神佛非由創 .神佛係由人 |
.人與其他眾 |
將靈異現象回歸自然
人是本位主義很重的動物。早期的人類認為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是至高無上的。直至哥白尼發表地動說,揭發地球只不過是一顆環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的事實,地球神聖的地位似乎一下子被貶抑了。
在民智未開的時代,人類對周遭的自然環境認識不清,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膨脹自我的地位和價值。直至科學方法日益成熟,自然界的奧祕陸續被揭發,人類乃如大夢初醒,開始了解到人只不過是自然界裡的小角色,是演化洪流裡眾多物種中的一個,而人類所居位的星球亦不過是億萬星辰中不起眼的一顆。
回想人類文明發展的來時路,人類對於未知不明的事物,習慣賦予其神聖不可侵的地位。將地球視為宇宙的中心,視人類為造物者所創,用以統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等等之認知,均是此種思想模式下的產物。我們靜下來想一想,在這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是否已然脫離此種思想模式;我們對於神祕未知的事物,是否仍賦予其過多的神聖不可侵之敬畏之情,而誇大渲染其角色地位呢?今天我們對於仙佛的神通,對於死亡的恐懼,對於生命輪迴的神祕,對
於不明飛行物體的好奇,是否由於人類的無知,而過度誇大渲染其角色地位呢?以歷史為鑑,想想我們的老祖宗,曾經如何誇大地球在宇宙中之角色,誇大人類在地球生物中的角色,我們應對時下過渡強調宗教神通力,過渡渲染神祕現象的時尚,有所警惕
。免得幾佰年後的子孫,譏笑我們這一群民智未開的老祖宗,正猶如我們對於幾佰年前的祖先,一些幼稚的想法感到好笑一樣。
「回歸自然」是觀照神祕現象的不二法門。哥白尼的地動說將地球回歸至大自然宇宙中的本來角色;達爾文的進化論將人類回歸至大自然物種演化中的一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將萬有引力回歸至四度時空扭曲的自然現象。科學的研究就是在幫助我們將神祕未知的事物回歸自然,找回其在大自然中的本來面貌。換句話而言,科學就是要將超自然現象回歸為自然現象。
其實沒有恒久存在的超自然現象。打雷、地震、月蝕、海嘯等等已知的自然現象,對古時候的人而言,卻都是超自然現象,是天神製造出來對人類懲罰的措施。而這些古時候的超自然現象,後來不都因為科學的研究,而了解其產生的原因,還其自然的風貌嗎?依此推論,目前在宗教裡的一些超自然現象,以及在自然界中仍存在的一些超自然現象,難道沒有可能經由科學的研究,而揭開其神祕的
某些宗教為了達到宏教的目的,會在其教義中描述一些超自然現象,以凸顯其教義的神聖不可侵犯性。但超自然現象或者是神通終究只是吸引信徒的方便法門,宗教的真正目的應在於向徒眾揭示宇宙的真理,讓超自然的神通回歸自然之道。我們相信具有正見的宗教不在於引領徒眾進入超自然現象的五里霧中,而在於教導徒眾大自然的法則,引導徒眾回歸自然的生活,回歸大自然宇宙的懷抱。
人的靈性是由進化而來
人類似有強烈自傲的傾向。這種自傲表現在天文上的,就是自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億萬星辰皆環繞地球而轉;這種自傲表現在生物上的,就是自以為人類是 上帝所創造,具有掌管其他地球上生物的權力;這種自傲表現在社會上的,就是有錢有勢的人,自以為是達官顯要,享受特權,踐踏社會的公平性。但是無錢無勢的人,忍氣吞聲,默默耕耘,誰又不想有朝一日,麻雀變鳳凰,當個有錢有勢的人,縱使不為特權,至少也可彰顯其白手起的傲才。貢高我僈似乎是人類的通病,只不過有些人是顯性
,有些人是隱性罷了!無怪乎唯識宗視「慢」為六根本煩惱之一。「慢」就是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高低、勝劣、好惡等,而生起輕蔑他人之自負之心
人類需要放下其自負與高貴的心態,才能誠心接受人的肉體是由猿猴演化而來的事實。在這裡我們要問第二個問題:人的靈性從何而來呢?人自稱是「萬物之靈」,這「靈」是從那裡來的啊?大部份的人會很自然的回答:因人具有最進化的頭腦,擁有最高等的智慧,自然就配備有最高的靈性。這樣說來,好像人的靈性附隨在肉體上,是由肉體的機制創造出來似的。對地球上的生物而言,人類具有最高的靈性是無庸置疑的,但這靈性是與生俱來的嗎?這靈性是被創造出來的嗎?我們是不是又陷入了人類貢高我慢的自我中心意識的窠臼了呢?人很高貴,所以人就要有很高的靈性?!
如果我們相信人的靈性是被創造出來的,而且創造出來以後,靈性就一直保持不變的話,我們似乎又回到了幾佰年前的情景,相信人的肉體是由 上帝所創造,且一直保持著當初被創造的樣子。其實人的靈性不是被創造出來的,人的靈性也不是一開始就很高。這裡我們要提出來的觀念是,人的靈性是大自然生態進化的結果,就如同人的肉體是由低等的生命進化而來,人的靈性也是由低等的「靈體」進化而來。
也就是說大自然之中包含有二種生態,一為「物系生態」,另一為「靈系生態」。這二種生態同時並存,
「靈系生態」是宗教家眼中的世界,它呈現大自然內在隱晦的一面,包含靈體間之交流、靈魂的輪迴、靈格的進化,以及靈體與肉體間交互作用所產生的身、心、靈三者的互動行為。
「物系生態」和「靈系生態」是大自然生態一體的兩面,而科學是了解「物系生態」的方便法門,宗教是了解「靈系生態」的方便法門。因此今天我們講生態保護,自然就包含了「物系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靈系生態環境」的保護。
我們透過科學的方法培育稀有動物,使之不致絕種;我們制定國家法律以保護稀有林木不致遭砍伐,以保護稀有動物不致遭射殺。這些都是屬是「物系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
你可有聽說過「靈系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嗎?其實有的,佛教界經常舉行的水陸道場法會,就是「靈系生態環境」保護的其中一種措施。所謂「水陸」者,是取「諸仙致食於流水,鬼致食於淨地」之義,而水陸法會就是施齋食供養水陸有情,以救拔諸鬼之法會。一般人聽到鬼,總是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提要去保護鬼了。其實鬼眾是「靈系生態」中有口食不得,不知何去何從的一個族群,其處境值得我們關懷。我們施以齋食,誦之以經典,乃在於保持靈系生態的平衡,使鬼眾與其他靈系生態族群之間進化管道的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