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 維生首席講話 - Page 6
再以「發條理論」的觀念來說明,發條扭緊是內轉,發條鬆開是外推,因為有內轉的力量蓄積,才會有外推的動能產生,但是如果發條一直不斷的內轉,最後發條會因緊繃而斷掉,最後等於沒有任何的力量,因此,有內轉,也要有外推,沒有外推,內轉再多也沒有用,只有外推沒有內轉,也是沒有實在的基礎。在修行來講,單純內轉就是自了漢,只管自己個人的修持,沒有培功立德、救人渡人,這只是自了漢式的不停內轉,最後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流水,必須是個人修持與培功立德相輔相成。因此,修行第一步是內修,第二步是外行,第三步再修,第四步再行,在不斷的修與不斷的行的過程中一步步提昇,這就是修行的方便法門,天帝教天人炁功的修行方便法門要求同奮內修與外行,通過內修培養正氣,通過外行救世渡人,如果沒有內修的實力,救世渡人是空的、是虛的,外推一定要有內轉力量的支持,內轉的力量就是培養正氣,正氣是天人炁功基本的力量。
師尊在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十日說:天帝教正宗靜坐班同奮培養正氣的方法是要求大家每天做好五門基本功課,即四門基本功課加靜坐一門,其中最重要的功課是平時「反省懺悔」,每天自問做人做事有沒有違背良心?有沒有違反自己認定的兩個字?如果問心有愧,立刻認錯改過,天天如此檢討,不斷反省懺悔,自然可以規規矩矩做事,正大光明做人,身心都能健康,這就是充沛的正氣的來源,如此才有能力幫助別人,以天人炁功診病鍼心,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這也就是天帝教同奮「改造自己、改變人心」達到救人救心的目的。要培養正氣就要做好五門功課,做好守則、省懺的功課就是正氣的來源。「改變人心」是救世渡人的方便法,「改造自己」是修行的方便法。
過去同奮只注意到天人炁功是「救世渡人」的方便法門,以為人渡進來以後是開導師的事,開導師應該要想辦法去改造他,於是就變成了各說各話,各自以為是。根本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天人炁功也是修行的方便法門。
各位同奮!天人炁功的執行單位在掌院、初院與教堂,在開導師的領導下,在天人炁功的整體運作下,實行救世渡人的方便法門,同時也要讓同奮知道天人炁功真正是修行的方便法門,修行與渡人合而為一,進入天人大道。從「改造自己」做起,完成「改變人心」,是從正本清源開始,先要求自己,先內轉修持,再外推渡人,內轉要做好五門基本功課,就是「修士」,先修五門功課,然後進入到實行天人炁功的工作,就是「行士」,內外兼修的是「修行士」。
「修士」、「行士」、「修行士」的「士」是中國讀書人的最高榮譽的表徵,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孔子稱之為「君子」,孟子、荀子的時候因為社會結構變了,稱之為「大人」,在先秦的時代,稱之為「士」,以「士」做為知識份子的標準,認為成為「士」才能成為「大人」,成為「大人」才能達到「君子」的境界,「士」成為知識份子的榮譽。道家的修行人稱為「道士」,也是榮譽,我們也以「士」定位為天人炁功修行方便法門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