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門功課—廿字真言解析、實踐及與靜坐關係

五門功課—廿字真言解析、實踐及與靜坐關係

素饒

一、引言(調頻)

(一)五門功課何所指?靜心靜坐→正宗靜坐—修持、修道,第一步修戒。打坐修道,修的是什麼道?

(二)廿字:忠恕廉明德 正義信忍公 博孝仁慈覺 節儉真禮和

(三)真言:是可以參悟的「真理語言」,是一種與宇宙玄音和合的「咒語」(天地音聲之密,是已成佛果者傳下來的方法),也是一種「口訣」。真言在諸多教派的信仰中雖然有不同的名稱,舉凡佛號、咒語,例如藥師咒、大悲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四皈依等等,其字句及其親和之對象雖不相同,而其親和之意義則一致。意即:真言乃宇宙中秘密音量之法力,並藉之與無形界溝通聯繫,以消除災愆及培功立德,而為成就道果的重要法門。 ­大師罵笨的故事

(四)幾個重要概念:

1.隨機設教:有成就者教化別人,每因時間、空間、對象不同,在說法上就有各種不同的方便。宗法、教化各有不同,道源本一,須秉持「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精神,以更寬廣的心胸看待各宗教。

2. 生命觀、宇宙觀:本教教義對宇宙生成最簡明的說法就是「玄、真、靈、覺、中」(從無到有,經過變化、圓熟,最後到達和諧)。而每一個體生命都是來自大宇宙的兩大基本原素—和子與電子,最後終究要回歸到宇宙生命的境界。從宇宙生命宏觀架構,所看到的是大宇宙生生不息的生生景觀和境界,而從個體生命的微觀架構,所看到的是則是小我形體有生有死的生死觀和境界。教義強調個人透過不斷奮鬥,超越肉體生命的生死,體悟大宇宙生生不息、生化不已現象,開創永恆的精神生命。

3. 意念作用:「一念」產生時間、空間、力量、質量、能量的變化,使心、物之間產生同生死、共存亡的運動。案例:明朝朱舜水的故事;國科會大腸桿菌實驗案例;李嗣涔教授的實驗;量子力學專家江本勝IHM綜合研究所的水結晶實驗(如附圖)。

4. 劫:人類最大的苦難。如何形成?

二、 廿字真言的由來

(一)廿字真言創設的時空背景

清末民初,道德淪喪,受到列強侵略,生靈塗炭,三曹不寧

(二)重要人物

蕭昌明(民前18年~民國31年),四川樂至縣人

周雲龍(清朝乾隆、嘉慶時武舉人)

(三)地點:湖南

(四)正式發表時間:民國19年(西元1930年)

三、 廿字真言解析

(一)釋義

忠:「盡己之善」;「中心為忠。忠者,盡其中正之心謂也。」忠於小我與大我。小我的部分,小至忠於一己職分與角色,大至忠於良心與信仰;大我的部分,則忠於與人的對應,忠於所處的社會、國家。每個人擁有不同角色身分,「忠」字德行,讓我們在換上不同身分時,都提醒自己不可辜負這個角色、謹記應有之分際。總而言之,就是忠於一己的「良心」、忠於信仰、忠於天命。

恕:「盡人之善」;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將你心,換我心,將心比心,看見別人的難處,可以把別人的過失輕輕抹去;推到極致,不只侷限於同情別人受苦,更能在別人得意時寄予誠摯的祝福。恕道讓人間更加和諧、更加圓滿。

廉:「志節與力行」;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指人的氣節操守,能不受外在境況、寵辱尊卑之左右,固守其志。聖嚴法師說過,「人生真正需要的不多,只是想要的太多。」「不能要的,不該要的,一定不要!」分清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隨波逐流的想望,自然可以甘於淡泊,在面對誘惑時,分清別濁。

明:「視遠曰明」;正大光明,無事不可對人言。能明白善惡,並且心懷識見之深遠、廣大。楊氏祠堂掛的「四知堂」匾額,訴說的正是楊震光明磊落的故事。是君子,起心動念,無一不是君子,所作所為,自然切合規矩,其背後,正是一顆潔淨無所染的清明之心。明於取捨,對決定與結果坦然接受。

德:「直心為德」;「德者,眾善之稱也。」德是天下正道之本;以心的誠正清淨為德。簡言之,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袁了凡當年因積極積功累德,得以重新改寫定命的故事,藉「了凡四訓」一書的傳佈教化了許多有心人。積德以造命,並非砸錢而為,更對功德無所罣懷,只是「當下安心,非圖後來福報」。

正:「正者止於一是也」;心不偏不倚、依中道而行,心思正大光明,無邪無私,可謂一切邪惡的止息。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中講正確的語言:不說謊、不中傷、不惡口、不誇大、不搬弄是非;作正確的事:從事正當職業、不偷盜、不邪淫。簡而言之:不以任何方式傷害一切眾生。

義:「事之宜也」;言所當言,為所當為,即君子立乎天地間純然為他人、為天下蒼生之心懷。天德教主駐世時有一句名言:「天上但有忠義仙佛,無有富貴仙佛。」忠義的價值遠凌駕於富貴之上。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認定是合宜的話、合宜的事,自然順理成章的去說、去做。

信:「言之正也」;言語之真實、真誠、可信、可靠與不虛偽,不自欺欺人。信,可以是小信,可以是大信。篤行先前與人應許的諾言,是小信;在百磨千折中依然信守對上帝的承諾,這是大信。因為對上帝的絕對信仰,考驗來時必然心平氣和;因為堅信上帝引領的必是適合我的路,因此外魔來侵時心魔不生,不恐懼、不慌亂。

忍:「身(行)之正」;行為守約持忍,能正心、明心、煉心,不動凡心凡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逆境好比心頭利刃,但有心領受,以智慧勇敢面對現前的逆增上緣,事過境遷,往往能使生命境界飛快爬升,因為天加福是逆著來的。而遇順境時,也不會得意忘形,在志得意滿中生出貢高我慢的驕心。

公:「無人我之分也」;就人道而言,即「王道」--濟弱扶傾精神;就天道而言,即「天地之道」,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之大公。是商人,童叟無欺、公平交易;是法官,公平判案;是教師,千萬別只對某些學生青眼獨具;是領導人,更應培養合適接班人,才能永續經營。

博:「博者廣也,大也」;好東西與一切眾生分享。博大人的心量、胸襟與氣度,使人通達而不執於窄我。博愛眾生,是指與一切眾生分享。慷慨的分享,不只侷限在物質施予,更應擴大為滋養性靈的道法;濟貧固然是博愛的表徵,說法度眾又何嘗不是呢?

孝:子女對父母之敬愛與事養,亦為人倫關係中「下對上」之最高德性。廿字真經將孝定義為三個層次:「順孝」盡心侍奉父母,在家庭成就小小天堂;「大孝」效法天地至公至博無私精神,成就自己為好人;「至孝」盡心修持,得道後拔渡人間生命本源(九祖)。合併三層次而言,孝,意味著「認真回顧生命的來處」。先修人道再返天道,最後仍然回頭圓滿了人道。

仁:「有諸己且有諸人」;人與他人相互「平行」、「平等」對待之道。太上感應篇裡勉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消極救窮、積極助人,正是仁德的體現。仁即大愛,慷慨扶助他人時,也要認真思索「愛之適足以害之」,成就大愛,不能只靠同情心,還需靠智慧。菩薩低眉、金剛怒目,都是仁心!

慈:人之於天地萬物之關懷之情,可說是人憐憫哀恤他人之深衷與摯情。;皇誥第一句「慈心哀求」,慈心即愛心,是充滿至善觀照全人類的愛心。大宗師在人間開創救拯人心的宗教事業,都是緣於「不忍」的大辭悲願。大仙大佛救苦救難是辭,常人日常生活中存心是好心、說話是好話、做事是好事也是慈。

覺:照見清明的覺知,覺本能之誠,悟本性之真。指人之本能本性、靈能靈性之覺醒與明悟。積聚必有消散、緣會終須別離,人生無常,緣起性空,要學會師尊教導的「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人世間難捨能捨,有捨才有得。臥虎藏龍電影的精彩對白:「握緊拳頭,什麼都沒有;把手放開了,你就擁有一切。」值得深思。

節:限制使用不過之意,也就是在人世的侷限中尋找合宜的軌道。人當窮途末路艱苦困難,而有所不為,居亂世能生死不改其守。僅以節婦吟為例,「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繡羅襦。……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制欲求,會讓人活得更像人。

儉:寡欲之後必得清心。人對物不縱恣與不浪費,知足守分,惜福惜德。孔子誇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碗飯足以飽腹,一張床足以容身,人生真正需要的不多,放下浮動的慾望,才能彰顯生命真正的價值。

真:待人不虛不假,律己去濁留清,修身養性,一真一切真,自然還我本來。電影臥虎藏龍片尾,女主角俞秀蓮寬宥了玉嬌龍,正色對她說:「從此以後,妳要真誠面對妳自己。」真誠面對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有不足積極改過,肯定自己已有的資糧,追求自我成長。以真心真面目與他人相對,表裡如一。

禮:定尊卑,序少長,別男女,明貴賤,立身處世,恭謹誠敬,循規導矩,是文明社會的一把尺。禮用以應人,其本質源於對人的體恤與尊重,所以對人真心禮讓、禮敬。禮用以事天,禮敬神媒是把神媒悲天憫人的慈心普現於世。

和:和諧穩定。宇宙天理真象,在一「和」字,天體運行不得其和即有混沌,物質與自然不得其和即無生機,人身靈肉不得其和即有死亡,人類心理感應不得其和即生仇恨,人與人不和即爭鬥興訟,社會秩序不得其和即有變亂,國與國不得其和即生戰爭,科學與哲學不得其和則真理難以追求。故天地之基,立國之本,做人之道,在於中和。

(二)內涵

1. 人生守則、行事標準

2. 五教精蘊

3. 天地正氣:廿字真言表面看來似乎只是二十個教人修心養性、作人處世的「字」,事實上,每一個字都代表一種氣質、一股能量,同時與無形界的仙佛互相對應。

4. 宇宙總咒

四、 廿字真言之實踐

(一)廿字真言的十大功效

1.接引宇宙正氣,救人積德。

2.化戾氣為祥和,家庭溫馨。

3.除疾治病,延年益壽。

4.抵消業障,災禍遠離。

5.超拔祖先,陰超陽薦。

6.逢凶化吉,隨遇善緣。

7.啟發智慧,開啟良知。

8.使原靈合體,改造命運。

9.可以成道,形神俱妙。

10.可以天人合一,成仙成佛。

(二)省懺:反省懺悔,認錯改過。

(三)受持:接受之外,還要領受在心,在自己心理行為中起作用,更要心有所得;此外還必須能「持」,等於拿一個拐棍手杖,永遠靠著它走路,牢牢抓住,不會動搖。

五、 廿字真言與靜坐的關係

(一)為何靜坐(打坐)—清心寡欲,健康長壽→變化氣質→自度度人→超凡入聖→回歸自然→永生共生。

(二)止念—念念皆空,隨時放下,物來則應,過則不留。

(三)煉心:善護念。放下、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積極奮鬥(我命由我不由天)

先學做人,做人之理通達了,要修道一定成功。

有我(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實現自己,圓滿自己)→忘我(如何去人欲存天理,潔欲不損害別人)→無我(通過自己修持之心得,來改善社會,將自己奉獻給工作、社會)

(四)護法

六、 結語 ­

修什麼道?透過確立安身立命的中心思想,做自己的主人、找到生命的本來。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奮鬥人生。

­沒有一個方法可以使人悟道,因為自性自度。一切明師只是把整個經過的經驗告訴我們,要不要接受,要不要身體力行,還是看自己。所以說,仙佛聖真無法幫助我們成為仙佛聖真,而仙佛聖真也不會阻止我們成為仙佛聖真。 ­

明道者多,行道者少;修道者多,證道者少。貴在知行合一,理入、行入並重,持之以恆、一門深入,紮下深厚的基礎。

­千萬注意善護念,不妄求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