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2期》「仁」能引領人的失落

「仁」能引領人的失落

 

摘要/金緒訊

 何謂中國文化?與道合一,人可以德配天地。人我、物我一體,不為自己謀求。中國文化是非常實際,能因應不同的地理環境,給予不同的教化,而改善民生。如「儒家發展於魯」,因為物資缺乏,所以強調禮讓,以解決「爭」的問題。「道教發展於南,四川,乃魚米之鄉」,所以強調無為、環保。

 三民主義是中華文化的濃縮版:「傳承」是民族主義的精要,國父提出濟弱扶傾的道德性解決方案。「競爭」是民權主義的根由,發揮仁愛精神,人性光輝,聰明人用聰明幫助他人,你活下去,我也活下去。「分配」是民生主義的要義,在簡約簡樸下,以和諧圓融的中國文化方式,達到均富的目標,最後能人我、物我、天地一體,亦即是「禮運大同」的理想。

 天帝教的同奮,誦念皇誥,無私無我,正是中國文化中「仁」的表現。

 廿世紀最大的問題是「人的失落」,廿一世紀要拿出中華文化「仁」的思想,來引領人類方向。